招商代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司经管理分析地方公司融资模式及债务风险 [复制链接]

1#

地方平台公司主要融资模式

1.直接融资。

(1)债券融资。平台公司债券融资主要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融、PPN等品种。根据审核机构的不同,分为交易所产品、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产品、发改委产品。

年以来,平台公司债务出现债券化特点,即在整个有息债务中,债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存量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攀升,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某个平台公司长期债务全部是债券融资的情况。

(2)地方政府专项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政府债券,还款来源为项目自身收益。专项债券重点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前期由地方发改委及财政部门联合主导项目入库及申报工作,发行后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将专项债资金拨付给平台公司。专项债的融资成本较低,通常为2%-4%,且统筹考虑了收益率曲线、项目期限、到期债务分布等因素,期限5-0年不等。

()基金。平台公司可利用产业基金模式推动股权融资,常见的做法是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如管委会)的支持下,与基金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基金来募集资金,主要通过“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等方式,打造“基金+产业”“基金+项目”等模式,撬动各方资本为地方产业建设服务。

基金模式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属于融资模式的创新,但其交易结构较为复杂,且基金层面会额外增加涉税成本。

2.间接融资。

(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作为传统融资方式,在平台公司的融资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有项目贷款、并购贷款、流贷、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等,期限有长有短。

平台公司因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良好,承担了大量旧棚改及城市更新项目,所以更容易获得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授信支持。这类政策性银行贷款具有融资规模大、融资成本低等优点。

(2)融资租赁。融资租赁通常指平台公司通过资产售后租回,用支付租金的方式融通资金,其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

融资期限一般为-5年,款项用途较为灵活,且分期还款。但作为非标产品,其融资成本通常较高,需要提前储备金融机构授信,因此,融资租赁等成本较高的非标产品占整个债务规模的比重相对较小。

地方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

一、地方平台公司存在的债务风险特征

1.政策变动风险。

纵观平台公司历年融资政策的变化,不难发现,从“旧改时期”“棚改时期”到“城市更新时期”“城投债时期”,所有的融资模式都有其政策窗口期。

融资政策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而变化,为国家战略服务。但融资政策的频繁变动也给平台公司融资带来政策风险,这就更加考验平台公司对政策解读、运用和预测的能力。

2.债务偿还风险。

平台公司根据地方政府的工作安排,实施了大量的旧改及棚改项目,因涉及拆迁安置,旧棚改项目通常总投较大,其还款来源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

近两年,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造成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平台公司投资的项目规模较大,政府财政能够为平台公司偿债提供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且大部分平台公司自身偿债能力并不理想,具体体现在债务规模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流动性差、经营性现金流较少等。

.债务结构失衡风险。

随着前期存量债务的不断累积,部分平台公司只能通过“借新还旧”来支持存量债务归还,导致平台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增长较快,发债规模占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大,最终致使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和平台公司债务规模结构逐渐失衡,限制了平台公司持续融资的能力,增加了其偿债的潜在风险。

4.代理人风险。

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信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平台公司融资行为背书。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部分平台公司的债务状况不透明,加上投融资相关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缺乏对平台公司总体负债和担保情况的监督,从而产生“代理人风险”,即平台公司因融资行为缺乏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意识薄弱,高成本的非标融资在债务中占比不断攀升,导致地方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责任,引起地方债务风险和财政风险。

二、地方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传导路径

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面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的矛盾,存在依赖平台公司融资功能来发展地方经济的情况,而平台公司积聚的债务风险又会对地方政府构成威胁,其影响路径主要如下。

一是年10月,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要求各地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并及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至此,地方政府开始剥离平台公司债务,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平台公司仍然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如污水管网治理、幼儿园、小学及公园等公建配套修建等。

平台公司在融资中实际仍然依赖地方政府的“隐性背书”,一旦平台公司发生债务违约风险,为了保障地方经济发展、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势必出手相助,因而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就会相应转嫁给地方政府。

二是平台公司因背靠地方政府,长期以来被市场上的金融机构等资金提供方认定为优质客户,获取债务资金较为容易,导致平台公司债务规模不断增加。

大部分平台公司仍然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维系债务周转,大量资金用于债务清偿和滚动。

一旦平台公司资金链断裂,债务风险将传导至金融系统,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自年以来,平台公司频繁爆出债务违约事件,反映出当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局面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