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净值化转型、人身险调降预定利率、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财富管理大时代,资管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7月12日,招商银行宣布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逆势突破1万亿元,也再次揭开了代销行业的分化格局。面对资本市场波动常态、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理念生变,资管机构迫切需要与财富管理行业更好地融合,顺应时代发展。
对于资管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老百姓投资理财热情不高等现状,业内普遍认为,提高投研能力、风控能力、做好投教的同时,发展专业投顾业务是重要出路。
公募基金代销格局持续分化
从公募基金来看,今年以来,一面是市场波动下再次引发的费率热议,另一面是行业情绪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只,平均发行份额8.68亿份,创下年下半年以来新低。
这也给代销渠道带来较大挑战,反映在银行财报中便是,今年一季度不少银行非息收入依然表现不佳,普遍原因就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客户投资理财风险偏好下降,导致资产管理、代销基金收入下降较多。
行业分化趋势也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就在7月12日,招商银行在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宣布,其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逆势突破1万亿元,成为业内首家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突破万亿的银行。
不过从今年一季报来看,该行也未躲过市场波动和客户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一季度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91.10亿元,同比下降13.25%,其中,代理保险收入50.76亿元,代理基金收入15.24亿元,代销理财收入13.51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8.62亿元,代理证券交易收入2.15亿元。年同期,不少银行也因为资本市场低迷,出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其中招商银行(.29亿元)同比减少11.11%,代理基金收入为17.27亿元。
银行一直是公募基金代销的主力渠道,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渠道发展,市场份额有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目前家公募基金代销机构中,银行(含外资行)共有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券商有家,券商有家,是基金公司直销之外的三大主流代销渠道。
年至年间,商业银行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占比从25.22%下降至23.59%,独立代销机构的保有规模则从2.14%大幅提升至11.03%,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得到进一步强化。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分别为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其中,招商银行在股票+混合类基金中的保有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按照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蚂蚁基金一直保持优势。不过纵向来看,因为市场原因,各机构保有量自去年以来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在这一过程中,机构间分化趋势持续。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上述会议中提到,近两年已有家合作机构相继进驻该行财富开放平台,但要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把握好历史机遇,财富管理行业还要提升四大能力,包括价值创造能力、“人+数字化”服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生态圈共生共荣能力。他透露,招商银行目前正在加快大语言模型、AIGC、机器学习等AI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王良认为,未来,财富管理必将从“以产品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模式。“要做大财富管理,靠一家机构、一个行业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只有全行业共同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做大做强财富生态圈,才能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需求,使财富管理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财富管理破局需大力发展投顾业务
在理财净值化转型、存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等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
就在存款、理财、基金收益不及预期之际,即将面临预定利率上限调降的增额终身寿险遭到“疯抢”。但在泰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看来,过去保险传统营销代理人模式遇到了瓶颈,而3.5%的固定利率与投资固收回报实际存在倒挂,这种反弹式的短暂热销并非市场的进步。
如何解决资管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困境,变得日益迫切。除了正在推进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发展专业投顾力量的行业呼声也日益高涨。
就在7月8日“年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提到,目前我国财富管理领域一个很大的缺失在于买方投资顾问制度没有发展起来。他进一步指出,金融机构既是资管产品的提供者,又同时作为资管产品的销售机构,在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时,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