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代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招行行长自曝银行代售保险回扣,暴漏的银行
TUhjnbcbe - 2023/10/26 17:45:00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曾经的零售银行之王的招商银行也许这两年的流年真的很不利,对外陷入钱端14亿爆雷争议之中让零售之王的稳健和风险控制倍受质疑,后又状告光大资本35亿暴漏出招商银行深陷光大证券于年联手暴风集团出海投资项目失败的迷局,导致招商银行良好的银行形象瞬间崩塌。对内,一篇《招行离冬天还有多远?》的文章无论是在招商银行内部还是招商银行外面的反响都远远超过招行行长田惠宇的《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外界的批评也许仅仅限于表面,内部的抨击也许还是收敛后的言语,但是招商银行确实已经进入到一个必须冷静面对的新时期,即那些光鲜的表面之下仍然是细菌丛生的现实。而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的内部讲话中那句“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才是引爆银行、保险圈业务回扣黑幕的最大炸弹,这个炸弹也许在招商银行内部只针对极少的一部分人,但其反映的问题可能远远比ETC错失先机、悦跑圈”造假”影响更大。更重要的是对银行和保险业的冲击和影响可能已经远远超过招商银行本身。这个问题的最核心要害是:难道仅仅招商银行存在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吗?是只有一家银行存在这个违规违法的问题,还是整个银行业和保险业广泛存在?这才是最让人震惊的所在。因为黑幕一旦拉开,就远远超出开始拉开黑幕之人的想象,哪怕拉黑幕之人再合上黑幕,但是黑幕也已经暴漏在了大庭广众之下,阳光必须照射进来。首先,招商银行拉开的代理保险回扣黑幕并没有关上,而是持续有更大的动作,体现招商银行清理保险代理回扣的决心和勇气,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冲击才刚刚开始保险公司与银行在银保渠道合作背后的“猫腻”由来已久,这种“回扣”乱象甚至曾经是银行保险业务代理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合作方式,否则再好的*策在支行和客户经理的销售中也难以落地。有的银行曾经自曝在银行代理保险初期,曾经受到银行分行行长和员工的质疑,认为银行沦落为卖保险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代理回扣就存成为推动银保合作保险产品销售代理的潜规则,虽然可以说暴漏出银保合作唯短期利益是图等不健康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双方的短期利益哪里来的长期合作?对银行来说,代理保险的高中间收入率以及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需要,事实上也做到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年底,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法人机构家,代理网点近18万余家。早在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个人渠道,成为保险销售第一渠道。招商银行更是如此。根据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在银保市场共与95家保险公司开展代理保险业务合作,代理新单保费规模.68亿元,实现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75.07亿元,保费和手续费收入均排在四大行首位。而招商银行年实现代理保险保费.71亿元,实现代理保险收入50.79亿元。招商银行的保险代理收入已经与理财收入、代理基金收入相当并略高于理财收入和代理基金收入,同时远高于代理信托收入。据招商银行年年报显示,年,该行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37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58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06亿元,代理保险保费.53亿元。虽然保险销售额不高,但是收益却不低,从收入看,数据显示,代理基金收入66.50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57.41亿元,代理保险收入47.44亿元,受托理财收入21.04亿元。据招商银行年年报显示,年,该行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37亿元,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额.58亿元,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06亿元,代理保险保费.53亿元。从收入看,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66.50亿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57.41亿元,代理保险收入47.44亿元,受托理财收入21.04亿元。招商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规模与其它业务相比甚大,但是收入却与其它业务相差不大,代销保险平均费率竟高达约6.73%,并且该费率还呈现上升趋势,年、年该行代理保险的平均费率分别为3.35%、5.97%。在这种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驱动之下,银行销售保险的热情高涨也就在所难免了。银行虽然有代理销售的热情,可是基层和员工的热情在哪里呢?这就要看各银行对支行和员工代理销售的费用*策和奖励*策了,如果*策不到位凭什么支行和客户经理要将自己的客户存款转换成购买保险呢?结论当然是代理销售保险的回扣。田惠宇也认为,招商银行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不是个别现象,“对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内、对外都必须坚决果断,对内谁收取回扣就开除谁,甚至是移交司法处理;对外取消相关保险公司准入资格。”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招商银行对收取保险代理回扣员工的处理,更不要说移交司法处理,反而是对外下了杀手,即暂停销售华夏人寿、泰康保险的相关产品。招商银行并没有明确华夏人寿和泰康保险是被招商银行取消准入资格?还是由于系统升级调整暂停了华夏人寿、泰康保险的业务合作。这个问题的揭开不管是个案还是共性的问题,都是揭开了银行业代理保险销售中的回扣黑幕的开始。其次,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回扣也是催生银行存单变保单违规行为的催化剂,并可能引发非法代理和销售保险产品问题存单变保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却成了保险理财产品、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被银行员工以推荐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之名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这样的现象和问题经常出现,并深受老百姓的诟病,但仍然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当然会有销售回扣的重要作用。为了销售保险产品,一些银行员工在销售代理保险的过程中甚至存在欺骗行为,年12月,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王某带着万元到银行存款,被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保险推销员和支行行长联合欺骗,购买了一份周岁后才能取回的保单。中国银保监会保险消费投诉数据显示,年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涉及人身保险销售纠纷投诉件,占人身保险投诉总量的41.92%,主要反映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如实说明保险期间、不按期交费后果、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等重要合同内容,以及虚假不实宣传等问题。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时主要有三种误导和欺骗的套路:一是混淆产品类型,将购买保险套用“存入”概念,让人们以为是存款;二是夸大产品收益,将最低保证利率为3%的保险产品向客户宣称该款产品保单满3周年,保底年化收益率为4.6%至4.8%;三是隐瞒保险期限,将保险期间为三十年的保险产品告之客户“五年到期”“第五年取”。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因此通过监管处罚我们可以确认一些银行确实存在将保险的保单混同于存单,误导消费者在存款过程中购买保单的情况。上海证券报报道,共有14家银行因为银保销售误导而“吃”了监管罚单,合计被罚万元。罚款多万元在近两年监管从重处罚和顶格处罚在大背景下,根据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涉及的内容和14家银行涉及到存单变保单的行为才是让人们震惊的。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监管处罚的不仅仅有小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更有众多的大银行和特大银行涉猎其中。报道显示,14家银行包括邮*储蓄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大银行和特大银行,五大银行中就有两大银行身在其中,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有3家位列其中,如果再加上邮*储蓄银行,14家被处罚的银行中大银行就有6家,占了42%以上。邮*集团(包括邮储银行在内)、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和天津银行各领4张罚单。监管处罚起码说明了两点:第一点存单变保单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在办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违规的问题;第二点银行在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违规现象。有人质疑:银行为什么要主观上故意混淆银行存款与保险保单的区别?为什么要置银行的存款于不顾而违规销售保险保单呢?难道银行的存款压力不大吗?而能够解释银行这种现象的只有一个即保险代理销售的回扣。银行代理保险存在的回扣问题,不仅仅是导致存单变保单等违规违法行为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还可能导致大量的非法代理保险现象的产生,而长期存在的结果,是严重败坏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严重破坏人们对银行的信誉和形象,从而从根本损坏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招商银行揭发出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招商银行的个案,也许在招商银行大量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在银行系统的大量存在,招商银行暴漏的问题只是银行保障合作的冰山一角,更多更大的黑幕还有待于挖掘。虽然我们相信银行业和保险业整体是好的,但是无论是作为监管部门、各银行总行,还是银行的分支行管理者都有责任正视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并真正意识到对金融体系的危害,还金融系统一片蓝天是否应该是招商银行揭开黑幕的未来目标呢?作者:麒鉴,资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本文作者原创,欢迎留言参与讨论,严禁抄袭
1
查看完整版本: 招行行长自曝银行代售保险回扣,暴漏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