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近日,以“怕上火喝王老吉”闻名的凉茶大佬王老吉自己也“上火”了,陷入了“品牌授权”的纠纷而引火烧身。
事情的起因是,最近几年,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打着王老吉旗号的招商广告,涉及花茶、漱口水、姜茶、燕窝酸奶等多个品类,声称王老吉新品上市,无需保证金,一车一仓库就能做代理,抢到就能赚到,王老吉总部扶持,利润丰厚。
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大量自称老吉品牌相关产品的代理商称,遭到了“王老吉”的欺骗,甚至有的代理商被骗的倾家荡产。
频繁发生的品牌授权乱象已成高悬在王老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频繁授权却又缺乏风险鉴别能力,致乱象屡现,王老吉这块“金字招牌”还经得起多少折腾?
“李鬼”现身?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多名代理王老吉品牌相关产品的代理商投诉,有不少“招商公司”利用“广药集团大健康饮品全国运营中心”、“广药大健康王老吉新品运营总部”、“王老吉总部”宣传噱头,以明星代言、高额返利、专业运营团队免费帮忙铺货等承诺为由头,引诱全国各地投资人签下不平等的代理合同,在签约完成后又不履行签约前的招商承诺,最终导致代理商出现大额亏损情况发生。
图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在此过程中,“招商公司”要么被注销掉,要么更改了公司名称及地址,只留下部分人员维护运营,甚至有的公司拿钱直接“跑路”。
这让大量代理商损失惨重,最终让他们上门找广药集团或王老吉公司讨要说法。投诉人认为,打着广药集团、王老吉总部的旗号招商,通过夸大或虚假宣传方式诱骗代理商签约,显然违规违法,代理商有权与招商公司解除合约。
对此,7月13日,广药集团发布声明称,“该集团最近接到多起投诉,经调查发现,年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多家公司以‘王老吉运营中心’的名义,通过违规使用商标甚至伪造集团相关授权文件材料,模仿企业装潢、宣传材料、工装等方式进行招商,以集团或下属子公司等名义开展业务,误导商户以为该类企业是广药相关联的企业。”
广药还强调:“提醒代理商及商户,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类似行为,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或向相关执法部门投诉。”
在当代法制社会,“李鬼”断然是不会有好结局的。只是,当还有更多的代理商栽在获得王老吉正规授权的产品里,此事就值得细品了。
比如,王老吉近几年因品牌授权一事所引发的纠纷一直不断,涉嫌传销的说法更是被多家媒体报道过。譬如,年年初,王老吉品牌授权产品“哔嗨啤”就因涉嫌传销被调查;同年8月,线下茶饮店王老吉草本新茶也因不履行招商承诺遭加盟商集体控诉;年,王老吉授权产品“吉悠”的销售模式同样被质疑“涉嫌传销”而被调查……
图源:微博
授权产品年销售额已达十亿元
王老吉作为知名快消品牌,在其凉茶产品的高光加持下,已然成为一块市场上的“金字招牌”。
早在年,市场就传出“王老吉”品牌的价值就达到了亿元。年10月,王老吉入选《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第26位。
而王老吉“品牌授权”的战略也早在十多年前就早已开启。
《财经天下》报道,年11月,广药集团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会。会上,广药集团宣布,王老吉品牌价值已达亿元,并且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合作伙伴。同月,“大健康产业战略”还被写进广药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定下规划期内“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的目标。
怎么完成?广药集团想到通过自主经营、品牌授权、产品外包、品牌租赁等方式,将“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以实现“王老吉”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仅4个月后,年3月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广药集团授权广东广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王老吉产品——“王老吉”罐装固元粥和莲子绿豆爽养生粥就已经正式亮相并开始招商。这被认为是王老吉品牌多元化发展的开端,此后,王老吉又相继推出了固体凉茶、龟苓膏等多款产品。
年前后,广药集团与被授权公司的合作方式有所转变,“王老吉”品牌不再直接对外授权,改用一些子品牌做背书,“吉悠”及“吉动力”等自此诞生。
年12月,赢了官司的广药集团,把王老吉相关商标专用权等,以13.89亿元的价格打包转让给了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自此,王老吉成了白云山的“现金奶牛”,其所在的大健康业务几乎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营收占比,贡献着白云山超30%的利润。
年8月广州创赢广州白云山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创赢”)成立,这是广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白云山的成员企业。
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