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无产品不联名”的时代。在消费品市场上IP授权商品随处可见,品牌IP联名产品也常有爆款。拿影视IP为例,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2》,上映后IP衍生产品创造了上亿元的销售。
但是,爆款IP、IP衍生品怎么打造出来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产业链?链条里又有什么机会?
前不久,我们邀请混沌创新院同学、润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华做客混沌直播间,混沌创新院系列直播栏目。
从年至今,润竹文化完成了三百多个海内外的IP授权项目,在业内做到了有口皆碑。
周立华说,“年,中国的泛娱乐体系进入佳境。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希望把影片中的素材放到产品上,以此提升销量。于是,我们与迪士尼、环球和华纳等制片公司的授权部门进行了沟通,察觉其中有很大的商机。
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我们利用过往全国媒体代理的优势,开拓了很多版权方的资源。在拓宽客户群体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发现了自身组织的优势,以十倍速的增长势头赶上了IP授权的风口……”
润竹文化如何绝地反击,踩中IP授权的十倍速增长风口?
它为何把IP衍生品作为单点击穿?如何击穿?
以下为直播分享:
分享嘉宾丨周立华润竹文化传媒创始人22级1班同学
案例打磨老师丨混沌创新领教曹新宇
从“穿越逆境”到“复原后成长”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润竹文化,我会选择“韧性”一词。
从年到年,我们的主营内容是全国媒体代理。我入行的时候,刚好赶上电视媒体爆发性增长的窗口期。这16年期间里,电视媒体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每年几乎呈十倍速增长。但从年起,电视媒体行业慢慢出现颓势,于是我们开始了转型。
从年到年,润竹文化主要从事泛娱乐营销方面的工作,例如综艺节目的联合出品、独家招商、电视剧的广告植入以及音乐节的广告冠名等。
从年开始,润竹文化再次调整方向,正式迈入了IP授权行业。
总结这两段经历,我认为年是“穿越逆境”,年是“复原后的成长”。这个总结是我们对这两段经历最切实的体验,并能够体现出润竹文化的韧性特质。
在转型的前两年,我们已经能明显感知到客户开始不信任电视广告。因为它的收费高、见效一般。而正在那时,我们买断了天津卫视的一档节目,此时的天津卫视收视成绩相对靠前,位列第六、第七名左右。另外,腾讯视频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因此,在转型前面的那几年,电视行业尚有一些独有的优势和增长的空间。那时我们还扩大了团队,成立了视频部和电视媒体部。
很快我们发现,综艺节目的投放效果特别好,客户对此的认可度很高。于是我们决定终止广告代理业务,开始尝试自己出品综艺节目。这使得代理电视媒体部门无事可做,而视频部门承受了严重的红海竞争。
在此期间,我放开投资出品综艺节目,但其实出品综艺节目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平台一般会出自制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出品的综艺节目数量很少,且难以投放。我在这一时期频繁出差,与公司脱节,使得管理困难,最终造成组织出现了特别大的动荡。当我把注意力再次放到公司的管理上时,我发现,老员工流失严重,公司内部出现了派别分割,为了恢复公司原有的团结和能量,我耗费了很大的精力。
祸不单行,在组织外部,客户频频质疑我们出品综艺的能力。
因为润竹很长时间里是一个广告代理公司,转型为内容制作,确实跨度有点大,让客户很难信任我们这个综艺节目制作新手。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很多的制作团队和电视导演,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完成这件事。
但内容制作一般是先做一个PPT招商,我们面对那些PPT上面的项目感到很有信心,于是进行投资,而这让我们在第一年的转型期赔了多万。在年,我们挺过了艰难时期,成功转型。经过了多次错误的尝试,我们终于以一档名为《食在囧途》的节目迎来了曙光。《食在囧途》在浙江卫视播出,以徐峥、郭麒麟、宋小宝等人为节目主咖,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它的成功让我们完成了向前迈进的第一步。
之后,我们开始尝试制作电影和电视剧,这方面的资源来自于之前合作过的制作公司,他们帮助我们增强了与影视公司之间的联系。在制作影视作品的时期,我们又顺利建立起了影视主题曲、插曲的业务,从而被很多音乐公司青睐,相继合作了很多音乐节和演唱会,为它们做招商。至此,公司进入了良性运转。
年,中国的泛娱乐体系进入佳境。但我们发现,在做影视投放和联推的时候,很多客户希望把影片中的素材放到产品上,以此提升销量。于是,我们与迪士尼、环球和华纳等制片公司的授权部门进行了沟通,察觉其中有很大的商机。
由于我们合作的多数品牌都是各行各业的头部,因此它们对IP的需求非常大。除了美漫、日漫、国漫,博物馆的艺术作品也有相关的需求,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我们利用过往全国媒体代理的优势,开拓了很多版权方的资源。在拓宽客户群体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发现了自身组织的优势,以十倍速的增长势头赶上了IP授权的风口。
这是一个“无产品不联名”的时代,很多企业在每个季度或大型的宣传节点,会推出联名产品。从年至今,润竹文化完成了三百多个海内外的授权项目,在业内做到了有口皆碑。
复盘完润竹文化的发展,我深深认同善友教授的一个观点:应该在第一曲线达到极限点前,尽量延长第一曲线的生命,并及时启动第二曲线。
由于我当时直接把第一曲线叫停,转而开拓了0—1的第二曲线,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代价。
三个充满“韧性”的IP授权故事
说回“韧性”这个词,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显示我们组织具有韧性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营销案例。
当时,苏宁易购找我们合作,他们选择的出街时间是那一年的11月11号。
大家都知道,“双十一”对电商行业来说的重要性。苏宁易购选中这个项目,是因为这个项目能够带来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