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代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南京银行研究报告立足优质赛道,持续高成长
TUhjnbcbe - 2025/1/15 18:51:00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唐子佩、武凯祥)

1.老牌劲旅优势依旧,战略加快推进扩张提速

南京银行于年成立,主要业务布局集中在南京和苏南区域。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大零售和交易银行两大战略转型,受益于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坚定清晰的战略定位,发展势能保持强劲,过去4年间,公司贷款/存款总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4%/10.4%。

1.1公司简介:资产规模冲击2万亿的老牌优质城商行

南京银行前身南京城市合作银行,最早于年成立,由南京市原3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信用联社组建。公司先后于年、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巴黎银行入股,并于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为国内首家登陆主板的城商行。上市以后,公司再融资进程稳步推进,年,公司完成亿定增发行,年6月,公司成功发行亿可转债。截至22Q1,南京银行总资产达到1.88万亿,国内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五,江苏省内本土金融机构中仅次于江苏银行,根据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经营目标,年资产规模有望冲击2万亿;截至22Q1,公司存、贷款规模分别为1.21/0.87万亿,均处于国内上市城商行的第5名。

1.2股权结构:多元股权背景,为公司发展增添活力

股东以地方国资背景为主。截至22Q1,公司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占比为61.61%,其中国有法人持股占比为31.25%。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南京国资委,通过紫金投资集团、南京高科、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等旗下公司合计持股占比24.8%,深厚的国资背景为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项目和客户资源。外资持股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利好公司市场化发展。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法国巴黎银行,自入股以来与南京银行在业务开展和战略转型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均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年以来,法国巴黎银行先后通过自有资金、转债转股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体现出对南京银行后续发展的信心。

1.3公司治理:管理层变动影响可控,拥有市场化、年轻化的中高层管理团队

年6月29日,任职两年的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辞任,我们认为行长的变动对公司的经营影响有限,并不会动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公司后续行长职责暂由董事长胡升荣先生代为履行,其在南京银行任职多年,是南京银行过去战略转型的“掌舵者”,最早提出聚焦大零售、交易银行战略。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大多为内部培养,有利于保障未来公司战略和发展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管理团队与同业相比较为年轻,市场化的团队有助于公司各项战略转型的推进和实施。

1.4业务经营:立足南京、深耕江苏,渠道扩张推动成长加速

南京仍是公司业务经营的核心区域。南京银行前身由南京市原3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信用联社组建,因此公司业务根基在南京。截至年末,公司在南京区域拥有83家营业网点,占公司总营业网点的37.6%;公司贷款和营收贡献也主要来自南京地区,截至年末,南京地区的营收和贷款占比分别达到53.8%/28.7%。南京以外江苏地区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年,公司在泰州首次设立异地支行,区域经营逐步向南京以外的江苏地区拓展。年,公司在五年规划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对江苏区域的深耕布局,规划到年前,公司营业网点数量增加至家(vs,),重点布局南京以外的江苏区域,通过线下渠道的增设,更好地发挥江苏区域优势。动态来看,公司网点扩张稳步推进,年累计新设立15家支行,其中在南京以外的江苏区域新设12家支行。受益于网点渠道的快速扩张,南京以外的江苏地区贷款和营收贡献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南京以外江苏地区的营收和贷款贡献度分别达到34.4%/53.5%,较年分别提升0.51pct/4.12pct。

江苏省内金融资源丰富,使得省内银行业竞争环境激烈,省内银行机构众多,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多家城商行均在江苏省内开展业务。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南京银行在省内区域性银行的市占率仅次于江苏银行。截至年末,公司省内存、贷款市占率分别达到5.7%/3.7%,同期江苏银行为7.7%/6.6%。

1.5推进大零售+交易银行战略,走综合化经营道路

南京银行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公司战略始终保持前瞻性不无关系,年,公司在新五年规划中提出“做强做精做出特色,成为中小银行中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战略愿景,布局综合化经营。围绕这一战略愿景,公司着重推进“两大战略”和“三大计划”战略转型,其中“两大战略”主要包括大零售战略和交易银行战略,大零售战略旨在提升零售金融资产规模和业务价值贡献度,交易银行战略围绕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国家业务三条业务主线在对公客群、业务种类寻求突破。三大计划分别聚焦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构建综合服务生态。

2.纵深推进战略改革,零售发展大有可为

公司17年提出大零售战略,以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为发展重心推动零售转型。年,公司启动大零售2.0改革,旨在聚焦四类客群搭建分层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2.0改革为公司零售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截至21年末,公司零售AUM达到亿,同比增长16%,零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在全部收入中占比达到22%,较20年提升2.2pct。

2.1大零售2.0改革成效凸显,零售贡献度稳步提升

公司年推出大零售战略,旨在提升零售金融资产规模和业务价值贡献度以加快零售转型,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年,公司再度启动大零售战略2.0改革,围绕“全金融资产管理”的发展主线和“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全周期”、“全渠道”、“全产品”理念,对零售客群进行分层服务管理(将零售客户分类为私钻客群、财富客群、基础客群、互联网客群),针对不同类别零售客群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大零售战略2.0改革更注重提升零售业务服务的精细化能力,有助于增强客户粘性、最大限度挖掘零售客户价值。目前来看,大零售战略2.0改革成效显著,零售业务的贡献度快速提升,收入端,21年个人营收占比达到22%,较年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从贷款占比来看,截至21年末,零售贷款占比达到30%,较年末提升7个百分点。

从业务的发展重心来看,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推进的主要抓手是消费类贷款和财富管理,过去几年受益于大零售战略的突破,两类业务均实现高速发展,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在内的消费类贷款承担了年以来公司零售贷款的主要增量贡献,零售AUM快速提升,从收入端来看,以财富管理类手续费为主的代理服务手续费收入过去几年实现较快增长。

2.2发力消费金融,消费类贷款扮演个贷增长主力

江苏省人均GDP、可支配收入在国内处于前列,良好的区位环境为南京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司立足区位经济特征,在大零售战略转型推进过程中将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业务推进力度。围绕大零售战略2.0改革的方向,公司在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同样对客户进行分层,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群形成了有梯度的消费金融产品体系。目前公司在消费类贷款的产品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以“你好e贷”为主的传统消费贷款,发放主体为母行,依托社保、公积金等服务数据,目标客群为相对优质的工薪阶层,整体风险较低,截至年末规模为亿,不良率为0.89%(vs1.16%,整体消费贷);2)由公司直属经营机构——消费金融中心(CFC)投放的消费贷款,目标客群更下沉,定位中端市场,目前从贷款占比来看,截至年末,贷款规模为亿,不良率为1.43%;3)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网络金融贷款,目前从占比来看已经成为消费类贷款的最主要构成,截至年末,贷款规模为.8亿,不良率为0.96%;4)信用卡,公司信用卡业务充分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出了全新的N-Card信用卡,并于年下半年完成2.0升级,业务规模持续提升,截至年末,信用卡透支余额达到82.35亿元,不良率为1.80%。

加快数字化转型,获客能力持续提升。近几年消费类贷款业务的线上化、场景化趋势愈发明显,公司在推进大零售2.0战略改革的同时,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激发消费类贷款业务的线上化获客潜能。截至年末,公司CFC累计服务客户数达到万户,年新增客户万户。信用卡方面,以新场景、新分期、新达人、新等级和新返现为特色,逐步构建起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场景化获客、活客、留客及价值提升体系。截至年末,公司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71万张,较年末增加72.98万张,增幅达到90.4%。

拟收购苏宁消金股权,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年3月7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合计41%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对苏宁消金的持股比例将由15%提升至56%。近年来,监管对于地方银行跨区域经营展业的监管愈发趋严,此次南京银行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理论上能够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全国展业,有利于进一步打开未来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空间。

2.3财富管理转型加快布局,理财和私行业务收获高速增长

发力财富管理业务,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品链条的财富管理综合服务能力。江苏省内居民财富需求旺盛,南京银行紧贴区域发展优势,加快布局财富管理业务。过去几年,居民金融资产加快向以权益产品等为代表的复杂类金融产品倾斜,对财富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银行围绕“全金融资产管理”的发展重心,从差异化的产品体系和差异化服务体系建设入手,持续提升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围绕驱动AUM增长的目标,公司一方面坚定存款立行,结合客户标签体系,丰富负债产品类型;另一方面,加快理财转型,推进净值化理财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元,满足不同品类客户需求;此外,积极寻求代销突破,尤其在基金销售业务上重点发力,构建公募基金投研支撑体系,为客户优选产品,以更开放的产品体系获取更多增量客户。财富管理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零售存款和金融资产稳步提升。受益于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公司零售AUM实现较快增长,截至年末,公司零售AUM达到亿,同比增长16.4%,其中,零售非存款类AUM稳步提升,截至21年末,已突破3千亿。

深耕高净值客户经营,私行业务收获更高成长。江苏省内财富管理服务需求旺盛,高净值人群基数较大,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江苏省自年以来可投资资产在1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就已经超过10万人。立足省内高净值客群资源,公司将私人银行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升级服务体系。年,南京银行启动私人银行2.0改革,立足“1+N”经营模式,在持续加强分行私人银行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支行网络为依托,配齐配强专业专注的私行顾问队伍。截至年末,公司私钻客户规模达到3.4万户,较年末增长超过4千户,增幅13.31%;私钻客户月日均AUM达到亿,同比增长17.5%,快于整体AUM。

理财是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另一重要推动力。理财仍然是现阶段支撑银行财富管理发展的利器,凭借渠道优势,丰富、多元的理财产品体系和领先的投研能力能够帮助银行持续做大理财规模,收获更多AUM和中收收入。整体来看,南京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走在城商行的前列,过去几年,公司持续推进理财净值化转型,转型进度处于同业前列,截至年末,公司所有理财产品均已完成净值化转型,净值化率达到%。理财子品牌建设领先。南京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获批筹建以及首批获准开业的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目前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处于国内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第一梯队。根据普益标准年1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南银理财综合理财能力排在国内城商行系理财机构第二名,仅次于苏银理财。截至年末,南银理财管理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9.5%。

全力推进“1+N”渠道建设。除了产品的布局,公司在渠道建设方面也在持续发力,全力推进“1+N”渠道建设,一方面,不断巩固母行渠道,完善理财直销系统建设,上线并落地理财产品直销柜台销售业务;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外部渠道,截至年末,已落地27家合作代销机构。债券业务相对领先,为财富管理、理财业务打造了良好基础,理财收益率领先同业。南京银行过去在债券业务的投资和销售端均有一定的优势,截至年末,我们测算公司债券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达到38%,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三。债券承销方面,根据Wind统计,年公司债券承销规模达到亿元,过去几年债券承销规模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债券业务优势有助于从资产端赋能理财业务的开展,帮助公司打造差异化的投研能力。根据普益标准年1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南银理财在理财产品收益能力评价方面位列国内城商行系理财机构第一名。

3.交易银行战略加快推进,赋能对公高质量发展

对公方面,依托江苏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股东背景,南京银行在科创、小微领域保持较快发展。17年公司启动交易银行战略,以现金管理和供应链为抓手,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目前,交易银行战略成效显著,在对公的获客、核心存款沉淀、中收获取等多个方面已起到重要作用。

3.1区位优势显著,科创、小微快速发展

江苏省经济发达、省内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强,为公司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城商行的经营发展与地方经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公司主要业务经营地江苏位于我国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我国GDP总额为万亿,江苏省GDP为11.6万亿,占比10.1%,国内仅次于广东。在经济总量较高的情况下,江苏省GDP还维持了较高的增速,年GDP同比增长8.6%,国内位列第二。分企业类型来看,省内小微企业众多,民营积极发达,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过去几年稳步提升,为当地银行小微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紧扣区域发展特色,深度布局小微金融。为充分发挥当地小微企业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公司从战略和资源配置方面持续加强支持民营实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力度。公司在产品端不断迭代升级,目前应对不同类别小微客群,已形成了丰富的小微产品体系,满足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年,公司推出“鑫伙伴”成长计划,聚焦小微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机会,量身定制了涵盖企业融资、综合结算、现金管理、财富管理、投贷联动等多方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聚焦科创文化领域,收获长期增长空间。公司业务根基南京作为江苏省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南京银行在小微业务开展时,立足这一区域特征,以科技和文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大做强小微业务。科技文化企业存在投入周期长、缺乏抵押物、发展不确定性高、行业专业性强等问题,不符合传统银行信贷授信模式的风险偏好。公司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等特点,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前瞻性地以投行视角看客户,创新推出“鑫智力”专属服务品牌,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产品服务支撑。

年,公司设立首个科技文化专营支行,专注服务科技文化企业,截至年末,公司已经挂牌4家科技支行。年,公司创新推出“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服务模式,以“商行+投行”的服务理念,为科技文化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年,南京银行对投贷联动模式再升级,推出“政银园投”,通过政府园区、投资机构等多方参与,共同为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股权投资+信贷资源+政策支持”的全方位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在无锡新区、南通临江新区、日照高新区等9个园区成功落地,上海、江北新区、常州武高新等超10支基金即将落地。受益于服务模式的不断升级,南京银行在江苏省内已经形成明显的领先优势和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南京地区,科技金融贷款在全市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居50%以上。截至年末,南京银行科技文化金融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已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公司小微贷款余额的24.3%,公司对公贷款总额的10.1%。

逐步下沉客户,小微业务实现良好发展,客户数与贷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凭借省内优质的中小企业资源和公司逐步建立起的品牌优势,公司小微贷款业务取得快速发展,小微贷款余额已从年的不到亿,快速增长到年的亿元。近年来,公司在小微业务开展方面进一步下沉客户,年公司完成“总行小企业金融部—分行小企业金融部—综合性支行小企业金融部”三级小微专营的服务架构升级,在总行成立小企业金融部的基础上,各分行均设立小企业金融部作为分行一级部门,内设普惠金融部或团队,配备专职部门负责人,推动业务重心下沉。从信贷规模增速来看,授信金额在0万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逐步成为小微业务主要的贷款对象,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达到29%,显著快于整体对公贷款。随着服务的下沉,公司小微客户数保持较快增长,截至年末,公司“鑫伙伴”计划基础客户数已近0户。

3.2交易银行战略聚焦现金管理和供应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

实施交易银行战略,升级对公服务模式。年,在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水平后,为了进一步做大对公客群和升级对公服务模式,南京银行启动实施交易银行战略,与“大零售”共同组成公司两大战略。公司交易银行战略以“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国际业务”为三大业务主线,逐步构建多维服务体系,将收付结算、现金管理、票据业务等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实现“获客”和“活客”。交易银行战略以现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为核心抓手,针对不同类别客户设计差异化产品。目前,公司在交易银行战略推进中,重点发力现金管理和供应链金融两大业务。现金管理方面,公司根据政府机构类、大型集团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客户分类,挖掘不同客户的需求,针对中小型企业,公司聚焦打造“鑫e伴”品牌,功能覆盖企业金融类、经营类、服务类多维度业务领域,以全景赋能助力企业日常运营,以线上渠道极速响应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针对大型集团客户,主要通过财资端对接银企互联服务,并提供多场景化服务,提升服务范围和水平;针对政府机构类客户,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服务。供应链金融方面,主要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向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拓展,围绕其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提供金融服务。

交易银行业务具有弱周期、高粘性的服务特点,在对公的获客、核心存款沉淀、中收获取等多个方面已起到重要作用。交易银行战略通过多维服务体系,与客户实现更良好互动,在新增获客、提升客户粘性、沉淀高质量结算存款、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效果显著。年,公司“鑫e伴”签约客户达4.8万户,现金管理财资客户数增长接近翻番,“鑫e伴”客户覆盖活期存款达.7亿元,对公活期存款突破亿元。手续费方面,21年公司实现手续费净收入58亿元,年仅为35亿元。

4.财务分析:资产质量向好,盈利能力领先

南京银行21年ROE为14.85%,上市城商行中仅次于成都和宁波。分解来看,公司的高ROE主要由强劲的非息表现和较低的信用成本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的ROE有望继续维持在同业中较高水平:1)区域优势、两大战略的加持、渠道网点的扩张,公司未来在存贷款和中收的高增长有望延续;2)贷款占比的提升以及在消费贷、信用卡等高收益资产的持续发力,未来净息差有望得到持续改善;3)存量风险已得到有效化解,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短期增量风险可控;4)公司可转债仍有亿未转股,未来业绩有较大的增长潜能。

4.1业绩表现靓丽,ROE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22Q1南京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均在20%以上,增速优于可比同业。年以来受益于规模扩张的提速、非息收入的良好增长,南京银行在营收和盈利方面均较同业表现出了更高的成长性。22Q1南京银行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0.4%,较年进一步提升1.7pct,显著高于同期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22Q1南京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3%,较年提升1.3pct,增速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5。根据7月4日公司披露的22H1业绩快报,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3%/20.1%,增速继续保持在高景气水平。

年南京银行ROE位列上市城商行第三,仅次于成都和宁波。南京银行年ROE为14.85%,较年提升0.63个百分点,从绝对水平来看,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三,高出江苏银行2.25个百分点。透过ROE的分拆来看,南京银行高ROE主要由ROA驱动,我们根据期初期末平均计算得到公司21年的ROA为1.00%,高于同期江苏银行的0.81%。具体来看,南京银行相对同业整体的超额ROA主要来自非息收入和信用成本的优势。

4.2规模:信贷增长强劲,零售、对公均衡发展

过去几年,受益于战略转型的推进、渠道网点的扩张,南京银行的存贷款规模均实现较好的增长。从贷款结构的分拆来看,公司零售和对公投放均实现良好发展。对公方面,截至年末,公司对公贷款实现同比增长18.3%,其中政府类贷款和单户1千万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是主要贡献;零售方面,截至年末,公司零售贷款实现同比增长19.6%,其中非按揭贷款是扩张主力,消费贷和信用卡类业务增长显著,年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4.3%/77.7%。

展望未来,考虑到江苏省良好的区域发展动能,省内先进制造业及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旺盛融资需求,我们预计公司资产端扩张速度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公司较早确立零售转型,消费金融业务在获得牌照后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驱动零售类信贷资产增长加速。

4.3价:资负结构持续优化,息差未来存在改善空间

负债端成本较高拖累公司息差表现。从静态的净息差水平对比来看,21年南京银行净息差为1.88%,处于上市城商行中较低水平,同期江苏银行为2.28%。通过资产负债两端的比较,容易发现公司的净息差表现主要是负债端的拖累。年,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45%,上市城商行中处于中上水平(排名第8/17),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43%,在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生息资产结构中同业、投资类资产占比更高,但动态来看,贷款占比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公司贷款占总生息资产余额比重为45.1%,1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13,同业、投资类资产占比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息资产收益率表现。但动态来看,过去几年,公司在资产摆布上加快向贷款主业倾斜,贷款占比持续提升,截至年末,公司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为45%,较年末提升11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年启动大零售战略以来,零售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尤其在消费贷款、信用卡等高收益资产持续发力,随着未来占比的稳步提升,有望改善资产端定价表现。

负债端表现有望逐步改善。南京银行的存款表现稍逊于可比同业,21年公司存款成本率为2.35%,处于上市城商行较高水平(排名第7/17),负债端结构来看,存款占负债比例为67%。从活期率表现来看,21年末公司活期存款占总存款(不含应计利息)比重为27.5%,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16,不论是对公还是零售活期占比都处在行业相对靠后水平。但动态来看,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和交易银行业务的良好发展,公司在零售和对公核心存款获取方面已取得较好的进展,负债端成本率处在持续改善通道中。展望未来,在大零售和交易银行两大战略的稳步推进下,预计负债端表现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4.4中收:大零售和交易银行两大战略加持,中收表现强劲

从中收占营收的比重来看,南京银行在上市城商行中处在较高水平,反映中间业务发展良好。细分结构来看,财富管理和理财为主的代理咨询类收入是过去几年手续费增长的主要贡献。动态来看,高基数下公司手续费收入增速依然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实现同比增长17%,反映财富管理业务和理财业务的竞争力稳固。展望未来,考虑到公司业务经营区域居民的高收入水平,以及公司在产品、服务端建立起的品牌优势,大零售和交易银行两大战略的持续推进下,预计中间业务仍能保持高景气发展,中收增长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4.5资产质量:经营稳健,存量风险出清、增量风险可控

不良率长期处于1%以下,资产质量表现稳健。南京银行经营风格稳健,风险管控严格,资产质量表现长期优异。-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外需不振影响,江苏省部分产业经营受到冲击,给公司资产质量表现带来扰动,不良率有所抬升,但仍控制在1%以下较低水平。年,公司受雨润、三胞、丰盛等债务违约影响,资产质量压力抬升,但随着公司稳妥处置,不良率仍保持在稳定水平。横向对比来看,公司资产质量表现处于行业较优水平。截至年末,公司不良+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银行研究报告立足优质赛道,持续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