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代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跌3000点可以抄底了富国招商南
TUhjnbcbe - 2025/7/21 16:31:00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方丽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可谓“一波三折”。先是3月中旬,恒生指数一度下跌至点,随后市场迎来反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港股再次遭遇调整;此后港股横盘了近两个月之久,并于8月步入震荡向下区间。

截至9月2日,恒生指数收于点,比6月底的高点点跌去近点,跌幅超13%。

那么,年内港股深度回调的原因是什么?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有否改善?当前港股市场是否具备配置价值?对港股后市怎么看?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经理。他们分别为: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
  王士聪

博时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经理
  赵宪成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
  王超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基金经理
  蔡卡尔

中欧港股通精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
  罗佳明

汇丰晋信沪港深、港股通双核基金经理
   程彧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以来港股回调主要受到国内外多方因素的扰动。目前,港股估值已到中长期底部区域,已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掣肘港股走势因素逐步边际改善,短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将维持底部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伴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化和中国经济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国内外多方因素扰动导致港股疲软

中国基金报:截至9月2日,今年2月以来,恒生指数震荡下行,跌幅超过20%。年内港股深度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赵宪成:今年以来港股回调主要受到国内外多方因素的扰动。海外方面,一是俄乌冲突加深全球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利率大幅抬升、人民币贬值、外资流出,导致外资占据主导的港股市场受创;二是中概股监管争议引发退市恐慌,持续抑制港股风险偏好。国内方面,疫情持续扰动,经济下行压力大,地产、消费持续承压。而由于港股银行、地产、互联网、消费、医药行业占比较高,导致港股持续回调。

王超:今年以来,港股深度回调主要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欧美高通胀以及国内疫情等因素的冲击,港股估值与盈利双杀,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恒生科技指数深度回调,而且波动率明显加剧。

第一阶段,年初至3月中旬,俄乌冲突的影响持续发酵,叠加“中概股退市担忧”,引发大国博弈、金融和经济制裁的潜在风险,叠加海外滞胀风险、美联储持续鹰派等因素,港股出现大幅回调。

第二阶段,二季度以来,港股震荡磨底。主要因为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力度疲弱,地产风险阶段性升温,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较为悲观,叠加美联储加息之后海外风险持续释放,港股行情持续受到压制。

王士聪:我们认为,港股的主要影响因子有2个:第一是中国顺周期行业的基本面。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消费、医药、TMT、地产等行业,都是顺周期行业,今年3月开始,受制于疫情对于消费力的影响,以及地产周期的持续下行,整体中国宏观经济受到一定的压力,也压制了港股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表现。第二,香港是离岸市场,受外资的资金面影响较大。受制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俄乌冲突、中美关系出现波动,原本主导港股市场的外资资金有一定程度流出,流动性也出现了下降,两者对港股的估值有一定压力。

蔡卡尔:港股市场从2月开始震荡下行,主要源于部分超预期事件的发生,例如外围冲突、全球能源危机、疫情以及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等。与此同时,美国通胀风险仍存,加息预期上行导致美债利率跃升,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担忧;中概股退市问题亦是因素之一。此外,港股属于一个全球定价的市场,并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做空机制,当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时,容易出现恐慌情绪,波动也会顺势放大。

罗佳明:年以来,港股市场在经历了年深度调整后,再次由于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下跌。具体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体现为上市公司的盈利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持续受到较大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方面则受到美联储加息缩表和“俄乌冲突”导致权益风险偏好下行的影响持续吃紧,从而影响公司估值。在企业盈利和公司估值双重挑战之下,整个市场投资也显得尤为艰难,目前正处于人气较低的时期。

程彧:我们认为回调的核心原因是港股盈利动能的弱化。今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疫情影响了国内经济生产活动及消费需求,同时地缘冲突推高了上游商品价格,使得制造业成本快速提升,导致年内对企业盈利预测在不断下修,市场对于恒指今年盈利增速的预期已经从年初的9%下修至-2%。

同时,流动性收紧对港股的负面影响也较为显著。二季度美联储加息路径变陡峭,同时开启缩表;而过去6个月期间全球主要央行进入紧缩周期的占比已经逼近70%的历史高位。

此外,地缘政治问题加重国际投资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担忧,港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外资流出较为明显。

以上几方面负面因素共振,再叠加人民币兑美元近期加速贬值,引起年内港股的深度回调。

港股估值已到中长期底部区域

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目前港股估值水平?是否已经位于历史底部?是否是全球“估值洼地”?

王士聪:表观上看,港股目前的估值大致处于历史较低的10%分位数水平。但是,我们一直认为,不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投资于低估值都不是市场的主要逻辑,投资者一直都是投资于“成长”,逆周期时投资于军工、新能源等新“基建”行业,顺周期投资于消费、医药、TMT、半导体等顺周期行业。

同时,我们一直认为,投资于港股,也不应仅仅是投资于低估值,而是“投资中国优秀公司”组合的必选项之一。目前,有三分之一上市的中国资产在香港市场上市,尤其是部分新兴行业的龙头公司聚集在港股市场,如新消费、创新药、TMT、物业等。因此,我们提示大家应当更多
  Hole会议上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次坚定了抗击通胀的决心,带动近期美股美债波动。但在美国通胀开始逐步见顶,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愈发明显的背景下,美债利率上行空间大概率有限。与此同时,中期内,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停止加息并在下半年降息,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出现,港股市场面临的分母端压力也有望逐步缓解。

对于国内经济,尽管疫情仍在扰动,但大概率不会重演二季度的大规模蔓延。与此同时,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随着20大的召开,国内经济政策预期更趋稳定,疫情防控政策也将随着疫情毒性的减弱会最终走向开放,房地产政策也在积极保障交付,稳定预期。

对于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公司的强监管,我们已经在今年4月看到了政策转暖的迹象;8月26日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有助于市场修正此前的悲观预期,未来或能取得进一步进展。

因此整体来看,尽管短期内港股或仍将震荡,但随着近期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逐步边际改善,后续港股有望迎来上行。

王士聪:正如刚才所说,目前制约港股的因素主要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外资的资金面,我们认为,当前这两个因素都处于边际改善的状态,并且可以至少持续2-3个季度。

第一,6月开始,中国经济边际恢复,这也可以从刚刚公布的中报中得到验证。8月中下旬港股和美股中概股上市的主要互联网、消费、创新药公司开始公布中期业绩,互联网公司中头部电商、短视频、O2O房产租赁平台均大幅超预期,消费公司普遍表示6-8月环比逐月变好,部分创新药公司也公布了强劲的新药销售表现,并且,各公司对于三季度和下半年的指引也均相对乐观,体现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复苏的良好趋势。

第二,资金面方面,前期由于俄乌冲突和中概股审计问题,外资对于中国资产已经大幅低配,在美国加息预期重燃背景下,未来一年中美基本面大概率出现相反走势,这使得外资资金本就伺机而动、加仓中国资产。近日,中美也达成了中概股审计问题的初步协议,如果相关问题在年底前可以彻底解决,我们认为,这也会进一步加速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长期信心。

王超:整体来看,部分抑制港股风险偏好的因素有所改善,但是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和海外流动性紧缩仍是影响港股走势的核心因素。

3月以来中概股退市风险是影响港股风险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期中美监管合作取得进展,降低港股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受中概股退市影响引发流动性冲击的风险。

短期来看,国内经济数据仍偏弱,但是下半年,经济复苏的趋势较为清晰,而且国内经济复苏意味着中报可能是港股盈利最差的阶段。

8月底,鲍威尔在Jackson Hole会议上鹰派言论,以及8月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均加大了市场对于加息的担忧。短期来看,全球能源价格高涨,通胀仍处于高位,11月中期选举在即,抗通胀仍是美国政府的核心。

展望后市,国内流动性仍会维持放松,来支撑经济基本面的修复。海外方面,在欧洲能源危机的推动下,全球通胀仍在高位,美联储大概率不会放慢加息步伐。短期疫情的反复仍压制着市场的风险偏好,叠加海内外均步入政治敏感期,市场波动有所放大,港股市场大概率呈现震荡行情。

蔡卡尔:目前来看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可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全球流动性冲击;第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

首先,美国及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直接的流动性冲击。目前来看,港股市场资产价格已提前反应了这部分影响,但其后续是否会出现进一步影响仍存不确定性。当前,全球通胀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期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表态也表示未来通胀可能仍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跌3000点可以抄底了富国招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