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Investor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独家报告IIR研究院
请尊重原创,抵制洗稿,违者必究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IIR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最复杂的央企重组案疫情期间,航运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动脉”之一。
航运业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进大出、大喜大悲。作为国际经济走向的晴雨表,航运业周期性的特点也非常突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运业由落后变强盛,由封闭到开放,熟悉了国际规则,也深化了全球思维。到年,是航运业的高位期,全球主要海运企业的业绩均表现良好;至年,行业调整,进入低位,市场低迷,航运企业普遍性亏损;年起,国际海运市场开始寻找新的动力和增长方向。
年,在中远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海集团(“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宣布重组之前,中国主要的航运资产重点集中在四大央企内。他们分别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
年8月开始,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启动重组(此前,已有中国中车、国家电投等央企完成战略重组);年底,中外运长航集团也再次被重新整合至招商局集团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年12月29日,国资委网站宣布,中外运长航集团以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重组目标是实现“三个世界一流”和“四个全国领先”的产业战略)。
比较不同的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重组没有采用惯用的以“一”为主,吸收合并的方式,而是对两大集团进行重新定位、分类梳理、合并归集业务,新设集团公司,并新设总部(新设集团公司的另一原因是,中远、中海此前都是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不是《公司法》下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
年2月18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团”或“中远海运”)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两大航运巨头的重组合并落幕。
其实,相较如今各大产业龙头的分拆而言,重组、整合更难。一系列重组方案,共涉及资产交易74项,交易金额亿元人民币,堪称国内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央企重组案例之一。
重组之前,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一直是国内航运业的两大巨头,两家集团总资产合计约亿元,收入合计超亿元(见后文对比表格)。但从全球排名看,中远集团集装箱运力仅排全球第七,中海集团排名全球第八,两大集团还存在超过40%的业务和客户重合,船舶、航线、网点等方面投资重复的问题。
重组之后,新集团总资产亿元人民币,拥有员工11.8万人;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中远海运集团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系列投资、并购,此外,继续推进内部业务的同类合并,截至年末,完成20项重大重组,超过90%的同质化业务完成整合。
年至年间,中远海运旗下上市旗舰——中远海控联合上港集团成功并购香港东方海外,东方海外是香港四大“船王”之一董浩云创办的航运上市公司。此次并购之后,中远海运集运与东方海外的集装箱船队运力规模,一跃达到世界第三,跻身第一梯队,仅次于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公司。
年,整合重组后的中远海运净利润为40亿元;年,中远海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远洋航运公司,总资产达到亿元。
年下半年至年的疫情期,航运市场再次出现繁荣的货运需求,仅集团下属的中远海控,年前三季度即实现营收.79亿元,同比增加96.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亿元,同比增长.97%。
今年1月底,中远海控发布了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亿元,同比增长约.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4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5亿元,同比增长约.2%。
重组6年后,据中远海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