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签的第一个项目,得益于原公司团队通力合作
年9月17日徐州鼓楼广场(6万方)开业了,4天66万客流量,很成功。
这是我做项目拓展签的第一个项目,复盘自己签的项目(定位策划、招商代理),心情是复杂的,回想这一路,有意思。
年11月1日去徐州时路过鼓楼广场,特意注册了抖音,发了第一条,以此纪念。
开业盛况(9月17-20日)
作为项目拓展,记述是怎么拿到项目的(按时间)
1、第一滴水——遇见华夏广场销售经理万永邦
年2月23日下午1点半来到华夏广场售楼中心。
这是我第一次来徐州,人生地不熟,只是知道华夏广场项目在建,所以早上到了徐州,就先去了华夏广场看看,也是碰运气。
进门问找负责商业的人员,当时是销售经理万永邦和我搭话,我们就聊起来了,了解华夏项目情况,当时说和圆融谈,机会不大,他建议我去鼓楼广场看看。
就这么开始了,有了他的推荐,才有了之后事情,之后他有什么事,我都极力帮忙,这是情份。
2、第一瓢水:遇见鼓楼广场企划总监张强
年2月23日下午3点来到鼓楼广场售楼中心。
谁都不认识。
问销售员负责商业人员,小姑娘说可以上二楼找企划部张总(可见张总人缘很好,不然一般销售员只会说不知道,更加想不到找企划部来谈)。
然后上二楼办公室逐个找,推门一进,表明身份,他倒是先递了烟,我俩就抽着烟,记不得聊什么了,但确定不是聊工作,过程欢乐,或许是我当时留长发扎了个辫子,颜值吸引了张强。
最后了解到,鼓楼广场刚有意向对外找商管公司合作,时机很好。
3、正式介入——年5月12日、5月17日
当天下午张强联系我们,说集团17号上海召开董事会,我们有个机会直接提报方案。
12号是星期五,17号是下周星期三,其实只留了2天时间写完整报告,我们当时没什么其他想法,就是认为这个项目不错,要搞,虽然只是初次提报,但我们按正式的来,所以准备工作做的好,对项目的理解更深刻,指出了项目商业建筑结构、商业与酒店的关联、品牌落位方面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在等待了其他公司提报后,到我们上场。
事后,徐州鼓楼广场的董事也没想到我们突然杀出来,拿到项目。因为新加坡方董事是找了上海第一太平戴维斯来提报,在上海,第一太平戴维斯是比其他五大行更强,尤其是在商业招商代理项目上,(其实戴维斯在南京未来几年很有发展潜力,多个重量级项目适合它施展拳脚)。
现在分析来看,当时能拿下这个项目,关键点在于
1)透彻研究项目,对方提出的痛点问题,都有直面的回答,并且给出有操盘案例的解决方案
2)公司有多个操盘三线城市的经验,招商能落地
3)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高
4)公司给对方的感觉是踏实干实事,态度诚恳,不玩虚的
之后的时间,就是到邀约到南京来考察类比案例,陪同交流项目方向和预期,明确合作意向,谈商务条件,磨合同细节,同时写定位报告。
这钱不好拿,报告总共分6份PPT,页。
1)商业市场研究报告(页)
2)商业定位及规划报告(页)
3)租金收益明细报告(58页)
4)商业管理费明细报告(19页)
5)商户工程条件明细报告(10页)
6)招商执行*策及优惠明细(22页)
这6份报告分6次提报,持续前后3个月时间,相当于给甲方上了一堂商业地产课,也把其中的各类问题都分析了遍,指明解决方向和方案,把基础工作做的很扎实。
(不否认,当时的我还没有能力去主导编写这整份报告)
其中还组织2次,份调查问卷,分布在金鹰、苏宁、环球港、和信广场等。
现在很少用人工来做调查问卷了,也有人说没意义,数字统计都是以结论为导向,但这做了这个工作,确实深入的了解客群需求,当地人文,心里有底气。
4、随后进入了预招商阶段
5、正式启动招商——年5月18日召开招商大会
6、至此项目拓展工作结束,移交招商团队
不久之后离开了商管公司,后来听说19年开发商与商管公司解除合约,其中过程不了解,双方都有责任吧。
不可否认的是,商管公司为这个项目打下了良好前期和招商品牌基础,有些谈好的品牌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落地,比如永辉超市等没成,若成,或许会比现在更好。
总结
从17年2月开始接触,5月份初步提报,8月份签约,年底完成定位报告,18年5月开始正式招商,19年解约合同,历时约3年。这在商管公司接项目中,算是时间长的了,这个过程和结果也是商管公司正常轨迹,也是一般常规商管公司的结局,莫过如此。
最后似乎应该要总结下所谓的项目拓展的成功经验。
然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其实过程就是如以上所说,简单的开始,简单的干活,简单的只为做好项目,基于信任、基于诚恳。
非要说岗位工作经验,之前有写过一些,链接如下,可以看看
商管公司视角——拓展、研策、招商岗位工作0328
下一篇,回顾项目前期定位方案的过程和思考,对比反思与现在结果呈现,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