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达到了54%,截至年,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了亿元。
销售是医药行业核心
“创新”是如今医药行业的风向标,从国家*策层面的支持到资本市场的加持,医药行业创新的“风口”一直在延续,在变革与转型中,
近十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医药企业。但最不应忽略的是,中国医药市场销售还是核心,无论是行业绝大多数的仿制药企业,亦或是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跨国药企。所有的市场行为最终都要回到销售层面,销售驱动企业的运转与发展。
没有销售一切都是空谈。
年报中对比下研发人员与销售人员的数量,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其中代理商的销售人员还未计入其中。国内审批上市的创新药是否经历过欧美发达国家严苛的审评与临床验证并上市销售。
这是很现实也很客观的结论,中国的医药行业销售是核心。这是中国医药行业在国情背景下的客观情况以及医药市场多年发展所决定的。
相较于“医药代表”的高知名度,“医药招商”人员不为大众所熟知,也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外界对于医药销售统称为“医药代表”。
“医药招商”医院开发与销售优势资源与之合作的一种销售模式,招商人员主要协调厂家与代理商的沟通与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大多是国内的仿制药企业。
年成立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的NS制药开启了中国医药行业招商模式的先河,后因牵扯到轰动当时的医药审批领域部级官员贪腐案,企业被注销,几十个产品转让给其他企业,其中不乏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中的产品。
NS制药成就了一大批医药人,早期医药招商领域很多代理商都在NS工作过,开创了医药招商代理销售模式,解决了仿制药企业自建销售队伍投入高,周期长的痛点,从此医药招商在行业内发展迅速。
如今,*策裹挟行业变革,首先冲击的是医药招商人员,医院开发与销量是医药销售的两大核心,没有这两项核心能力,完全依靠企业平台与产品的医药招商人员,行业发展面临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国家*策一旦对销售环节规范,没有核心资源能力的医药招商人员将直面行业变革的冲击。
现在的医药行业已不是十年前凭借一个好品种就可以“躺着挣钱“的产品为王时代了”,同时满足“空间大,独家,医保”的产品在国家*策的规范下逐步淡出医药行业,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中的20个产品见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粗放,疯狂,快速的发展时代,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那是一个好的时代,机会多,限制少,可操作性强。
行业变化,时移世易。
医药销售是商业化行为,追求空间,利润。一旦压缩销售环节,对平台与产品高度依赖的医药招商人员应该重新审视下行业中的位置了,如果没有平台与产品,如何发展下去......
新形势“新”在哪
国家*策的导向决定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医药行业真正的创新时间节点大约在十年前,也是仿制药企与创新药企行业地位变化的节点,年是重要的分水岭,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一场药*审批改革自此开始,年3月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全面展开,年中国加入ICH,MAH制度的试点与落地......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策,制度层面破解了多年审批藩篱,医药行业创新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创新与规范贯穿了近十年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大变革下,医药从业者深刻的感受到行业越来越艰难......
国家*策层面对医药销售环节逐步规范后,可操作的空间变小,销售环节压缩,“两票制”与“营改增”逐步推行后,“涉税”成为医药销售过程中的敏感领域。医疗领域反腐持续深入,牵动着每一个医药人的神经。
终端为王,中国近70%的药品医院处方出去的,这是医药销售的核心目标。
两票制之后,大多数厂家无法底价发货开票,对于招商人员冲击由此开始,很多规则外的销售渠道受到很大影响,招商人员惯用的加价,过票等灵活的销售模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带量采购后产品如果没有销售空间,招商人员面临的只有被裁撤。
成功转型创新驱动的药企一定是自建销售队伍的自营模式,近十年崛起的原创型创新药公司也一定是自营模式,招聘首选外企履历有临床资源的医药代表。
医院开发能力,没有临床客情关系,影响临床处方习惯,只依靠平台和产品的医药招商人员应有足够的危机感了,要重新思考行业存在的价值了......
出路在哪
医药行业由于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到医保基金支付,导致医药行业的一切行为时刻在镁光灯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