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银行,这标志着财富管理的正式起步。如果说私人银行更多局限于高净值客户,伴随全社会财富累积的加快以及买方投顾试点的推广,让金融机构看到了在国内全面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更大希望,尤其是在招商银行等机构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之后,更多机构将财富管理纳入其战略业务范畴。过去,我们更多将财富管理简化理解为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端渠道,而今金融机构已经认识到财富管理不仅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更是围绕客户生命周期,满足其各种生活目标的投资管理、保险、传承、融资、养老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年,银行、券商、保险机构在其年报进一步披露的财富管理业务基本情况以及竞争策略,为我们更好理解国内财富管理业务状态提供更多了素材。
我国财富管理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年末我国社会净财富为.5万亿元,人均社会净财富约为48.2万元。年至年我国社会净财富年均复合增速16.2%,明显高于GDP增速的12.8%,体现了我国社会财富的快速累积效应。与此相伴随的就是财富的守护和有效管理,而在很多语境下,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被理解为相等同的概念。但是,实际上,财富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要远大于资产管理,或者说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财富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还远远不能覆盖到财富管理的边界。财富管理更多的是帮助客户综合管理其资产、负债、流动性,涵盖了投资管理、融资、税务、法律、慈善、传承、保险等方面,从而实现客户财务、生活、事业等方面的目标。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好财富管理的内涵,才能够做好这些业务。
一是我国财富管理进入2.0阶段。我国财富管理1.0阶段,更多以产品为中心,或者说将财富管理理解为资产管理的资金端,这与我们过去对于财富管理内涵的错误理解有很大关系。我国财富管理进入2.0阶段,一方面,金融机构更多开始以客户为中心,真正服务于客户的各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