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八大关太平角,绿荫蔽日,海风习习,这是青岛主城区内最幽静的区域之一。从表象上看,过去数十年内没有过、未来也不会再有“伤筋动骨”的物理空间变化的八大关太平角总是“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市南区近些年不断注入的创新要素已开始与这片土地产生化学反应——今年上半年,八大关太平角区域新增加3家重点企业纳统,累计贡献产值超千万。不久后,这里还将启用一处数智新经济产业园,迈入数智经济新赛道。
八大关太平角悄然变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市南区过去十年发展状态的隐秘注脚。当物理空间接近定量、当不能再因循此前的发展轨迹,市南区是否能找到新变量,做出新增量?
数字是最简洁答案——年,市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多亿元,年已达到亿元。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县(市区),市南区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经济总量、20%的现代服务业总量,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综合实力列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57名。与国内先进城市的中心城区进行比较,市南区的经济密度也位居第2名。
衡量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更广阔的维度。作为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年庆祝人民海*成立70周年多国海*活动的承载地,市南区的综合实力在十年内有了显著提升。以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占比保持在90%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时尚消费加快发展,时尚首店达到家,全省领先。建立全省首个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挂牌,山东省海洋共同体海洋科技孵化器落地启用,全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数倍、达到家。“四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区域性总部家,市场主体数量从年的3.5万户增加至9.6万户,2家企业主板上市、总数达到6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强。
十年间,市南区的环境品质加速改善。湛山广场、香港中路80号、大公海岸二期等一批沉寂多年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天中心、华润大厦等建筑拔地而起,站上了城市新高度。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山头公园建设,绿地率超过33%,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2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7%,14处河湖水体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标准。
十年间,市南区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事业支出从年的占区可用财力的54.6%提升至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3.46万元增长至6.95万元。持续推动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等,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体教融合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生活困难群体“六大帮扶工程”,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稳居全国平安城区建设的“第一方阵”,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是全省唯一连续两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县(市、区)。
十年间,市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抓实历史城区保护更新4条战线24项具体任务,先后打赢济南路拓宽“第一战役”,拆除青岛湾广场三座建筑,启动中山路两侧等42处建筑修缮,完成*岛路片区10条道路改造,45个商旅文项目开门纳客。累计保护利用历史建筑处,《八大关近代建筑预防性保护方案》获批国家文物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连续三届获评“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示范区”。今年夏天,在首届上街里啤酒节和数字光影新场景的带动下,中山路重现20多年前的热闹场景,累计吸引市民游客约20万人,周边商超营业额比以往增长约30%,巅峰时期增长约66%。
—年,是市南区爬坡过坎的十年,是市南区守正创新的十年,是市南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十年。展望未来,市南区正以“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不断练就精致、活力、时尚、幸福、高效的城区特质,全力以赴迈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萌)
市南区:擘画精致、活力、时尚、幸福、高效的壮丽蓝图
十年间,市南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以全市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经济总量、20%的现代服务业总量,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过去十年中,市南区迎来发展拐点,在可利用土地面积达到上限的情况下,开始探索实践一条以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深度驱动的全新发展道路。这是市南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过程纵有起伏,但终将成坦途。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今年市南区多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在上半年全市“摘星夺旗”考核中唯一获得“加压奋进、进位赶超”红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增长3.9%,跑赢了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税收增速、税收比重三个指标均为全市首位。
现代服务业能级迈入新台阶
服务业体量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市南区以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占比保持在90%左右,是青岛市的现代服务业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50%,时尚首店超家,居全省第一。
为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市南区实行“一产业一载体一*策一基金”,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物流、文化旅游六大主导产业。
在金融方面,今年上半年,市南区先后引入了鑫宸实业总部、安芙兰资本等4家创投企业。其中,鑫宸实业有限公司由企业家俞敏洪和投资银行家盛希泰共同发起的洪泰基金发展而成,为国内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年初,我们听说洪泰基金有意将总部迁离原址,便立即上门与其对接,在随后5个多月的时间内,一方面区委书记王锋两次带队主动拜访对接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一线招商工作人员几乎每天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落实合作形式、落地前的各项手续等问题。鑫宸实业体量大、业务广,我们与其反复协商,争取将企业更多业务板块落在市南。”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招商部部长蓝天告诉记者,在初步达成以国有平台入股的方式与鑫宸实业合作模式后,为提高企业落地效率,市南区内部采用“双线并行”的工作推进方式——一方面,由招商中心负责与企业洽谈匹配*策等招引事宜,另一方面,区国有平台公司从国有资产保证增值角度,对项目的投资价值作出科学研判。“特别是正式签约前一个周内,市南区为落地前具体事宜而召开的项目专题会议多达十余次,部分会议持续至午夜2点,过程虽艰辛,但换取了企业在市南发展的绝对信心。”蓝天说。
鑫宸实业执行董事郭宁表示,在企业落地过程中,他们切实感受到市南区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企业正在与市南区协同作战,深度参与青岛市、市南区资本市场发展,带动一批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的企业落地。
在高端商务领域,市南区更是针对科技服务、高端咨询、人力资源、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行业精准用力,全市范围内创新出台专项*策,支持商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资源集聚,促进专业服务与企业对接,提高专业服务的跨区域、跨产业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半岛乃至北方地区的专业服务中心,一批重点项目蓄势待发。
正在“重启”的香港中路80号,即将成为市南区打造的法律服务高地。这座原“青岛第一高”计划投资51亿元,建成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通过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法治交流合作,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顶级的法务办公场所之一。
年,市南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0.36%。今年上半年,市南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一位。
市南高度发达的楼宇经济。
“四新”经济发展创历史新高
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市南区加大对“四新”企业的培育、引进力度,扩增“四新”经济规模,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市南区目前已有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家、市“隐形冠*”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2家、省“瞪羚”企业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其中,年新认定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家,数量较去年实现翻番;新认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山东省“瞪羚”企业6家,新认定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均创历史新高。年上半年市南区“四新”经济增加值为.16亿元,同比增长11.41%,占GDP比重达35.01%。
青岛易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去年落户市南区,今年该企业被评定为青岛市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帮助青岛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虽然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但易链不仅在青岛站稳脚跟,更是借助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开了潍坊、威海、烟台、日照四地的市场。“我们年11月底在市南区成立,今年4月份就成为了规模以上企业,预计今年的年营业收入可达上亿元。由于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今年又在市南区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预计今年也将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负责人张奕飞表示。
市南区举办人才招引大会,广纳海内外人才齐聚市南。
为向“四新”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市南区修订了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策20条,出台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专项*策。严格落实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等“不见面刚性兑付”*策,今年拿出5.1亿元奖励家企业,奖励资金总额与年比实现翻番。研究制定“1+N+2”人才*策2.0版,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四链合一”。
此外,市南区还推出“小金花”企业培育方案,百事基、金东数字、展诚科技等25家企业入选首批“小金花”名单。对于这些企业,市南区为其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建立人才引培机制、提供专业配套服务,构建辖区“小金花”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市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崔晓凤介绍,市南区“小金花”企业主要来自于该区六大主导产业,重点结合哪吒、瞪羚、(准)独角兽、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选取符合“成长性好、创新性强、有引领带动作用、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5%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专利的规上企业”等六条培育标准的企业入库。
为履行“把企业的事当成最重要的事”的承诺,市南区对“小金花”企业实施一站式专员包联服务,为每家企业配备企业专员,依托立体化为企服务体系、全覆盖企业包联服务机制,常态化护航“小金花”企业发展。通过*策解读—专家培训—实地调研—“一对一”辅导等多元化、全方位的项目培育申报模式,为企业提供一口清、专业化的服务。
青岛福莱易通软件有限公司今年成功申报成为青岛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企业负责人赵翌介绍,市南企业服务专员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于是市南区发改局组成3人“小团队”,详细指导企业准备申报材料。“这个荣誉代表着企业的实力,有利于业务的开拓。”赵翌说。
据了解,市南区“小金花”企业中,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山东省虚拟现实领域优秀解决方案、青岛市第二批场景应用实验室;松立控股集团、青岛福莱易通软件有限公司分别入围省级、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终破题
破墙而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航天员从太空投来“爱心”,机器手臂组装成的栈桥,还有青岛城市推荐官数字人“青岛小嫚”、天主教堂灯光秀……今年夏天,“光影中山路”精彩亮相,虚实结合的视觉冲击让不少市民游客大饱眼福。此外,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停车场、道路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之际,通过借助市场力量,历史城区中的宁阳路片区、大鲍岛片区、广西路片区内,一些新兴业态也开始崭露头角。
年上街里啤酒节期间,市南推出3D“光影秀”系列主题活动,网络